您当前的位置 : 东北网  >  财经频道  >  银行保险  >  银行
搜 索
普惠甘露润“草根”——甘肃会宁会师村镇银行工作探访录
2017-12-05 14:30:00 来源:金融时报-中国金融新闻网  作者:陆宇航
关注东北网
微博
Qzone

  汽车盘旋在黄土高原蜿蜒曲折的山路上,狭窄的水泥公路一侧紧挨着高大光秃的黄土塬,另一侧则是下切的深渊。由于几个月前的雨水冲刷,黄土和水泥路面分离开来,让这条险路愈发可怖。时至11月底的冬季,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仅留下枯萎的草木,放眼望去,尽是一片苍凉之景。记者跟随会宁会师村镇银行的信贷员,颠簸在甘肃省会宁县通往各个乡镇的道路上。10个小时的时间、200余公里的距离,对于他们来说,已是家常便饭。

  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地,同时也被联合国粮食署认定为“不适宜人类居住”的地方。当地平均海拔2054米,年均降水量只有300至400毫米,蒸发量却高达1800毫米,盐碱度极高的地下水加剧了此地的缺水状况,时至今日,在会宁的多数乡间,用水还是一个大问题。

  2009年,哈尔滨银行在会宁设立了会宁会师村镇银行。开业以来,该行坚持“支农支小”的定位,立足本地,用金融活泉滋润了会宁干涸的土地。通过培育“做小做强做精”的小额信贷文化,该行填补了农村金融的空白,把金融服务精准地投放到有需要的群众和企业当中去。据统计,该行已累计为1.8万户次借款人发放贷款11.6亿元。

  提供多元普惠服务

  “今年的最后一批瓜是11月12日卖出去的。”土高山乡马塬村的马彦军对前来进行贷后回访的信贷员刘锋说。2015年4月,马彦军的妻子程晓红向会宁会师村镇银行申请了5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(以下简称“妇小贷”),并用贷款购置了一辆载重10吨的小型货车,将自家产的西瓜运往四川等地销售。据他介绍,这样比在当地每斤能多赚0.15元到0.20元,他们家每年可以增收6万元。

  会宁会师村镇银行董事长安平告诉记者,该行从成立的第二年开始,就积极响应县妇联和县金融办的号召,承担了县域内绝大部分的妇小贷放贷工作。在2010年到2016年的7年间,该行共放贷4.5亿元。

  据记者了解,由政府财政提供贴息服务的妇小贷,必须以妇女的名义才能申请,也必须由妇女最后签字确认才能发放。这样一来,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便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。在记者来到农闲时节的程晓红家进行采访时,程晓红正在郭城驿镇里照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,剩下丈夫和公婆留在家中。“不管是贷款之前还是之后,她都一样重要。”不善言谈的马彦军腼腆地说道。

  程晓红不仅是照看孩子的家庭主妇。“等到摘瓜、卖瓜的时候,我们全家都要上阵。”马彦军对记者说。妇小贷不仅为农村妇女解决了种养殖业和经营方面的资金需求,还帮助她们实现了由家庭妇女向创业能手的转变。近年来,走南闯北的程晓红夫妻不仅发展种植业,还自己开车贩卖水果、蔬菜,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向商业的转化。在家中置放西瓜的棚子里,记者看到了一辆崭新的白色小轿车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在郭城驿镇新堡子街购买了一套商品住房。

  除了妇小贷外,该行还打造了多种类型的信贷产品,为会宁县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。针对下岗职工和大学生群体,该行发放了5500万元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学生创业贷款;同时,该行还为3000名大学生发放了2800万元大学生生活费贷款。此外,该行还发放了1.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,帮助部分小企业形成了产业链,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。

  在采访中,不论是通过担任兽医和养羊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姚恪,还是把肉羊屠宰和销售经营得初具规模的王仕杰,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村镇,有着大不相同的经营情况,但同样渴望通过劳动致富的两人,都在会宁会师村镇银行为其提供的贷款帮助下,渐渐地向梦想靠近。

  力推精准扶贫落地

  此前,白草塬镇九百户村的党振军通过会宁会师村镇银行的电话热线,提出了需要小额贷款的需求。11月30日,该行信贷员刘锋和成涛来到他家做贷前调查。据记者了解,他们每周有4天都会来到会宁各个乡镇,走门串户地为需要贷款的农户提供服务。而在繁忙的时候,他们一周当中有6天都奔波在颠簸不平、道路设施条件极差的乡间公路上。

  在询问过农户的基本情况后,两人便为56岁的党振军完成了3万元的小额贷款办理,全程不到20分钟。“他们家的两个儿子都念了大学,在村子里是模范家庭,一家人都很注意自己的信誉问题。”两人显然对借贷人的情况了如指掌。

  白草塬就是那个让联合国工作人员感叹会宁县“不适宜人类居住”的地方。但与此同时,白草塬又是会宁境内难得的灌区,共有水浇地69072亩,且土质肥沃、平整开阔,使得当地的农副产品丰富,品质好、产量高。“由于该镇潜力较强,我们开始了对这片市场的开拓和培养。”该行农贷中心主任姜荣波说。

  通过长期的实地调研,该行掌握了该镇每个村屯的详细情况。“如今的白草塬镇已经移风易俗,这得益于当地农户认识信用、重建信用。”姜荣波表示。据记者了解,从开业至今,该行累计为白草塬镇投放贷款1337户、5661.7万元,现有余额190户、1035.68万元。

  “送钱是不能帮助农户脱贫的,这会助长坐吃山空、不思进取的心理。”安平总结说,“普惠金融是提供适当的、有效的金融服务,要真正为借贷对象提供实质性的帮助。无视小额贷款投放的有效性,对金融业和社会都是极不负责任的。”

  培育小额信贷文化

  在给党振军家办理完业务后,时间已是中午。由于下午还有其他业务要办,来不及多停留的信贷员一行继续赶路,在把车开到蜿蜒山路中间一处略微开阔的空地后,他们拿出了上午从县里带来的饼子和热水,开始了他们的午饭。据风险合规部员工杨小梅介绍,该行在社会上公开承诺,信贷人员不拿客户的“一针一线”,不索取客户财物,不接受客户任何宴请,因此在当地树立了“规范廉洁,高效灵活”的服务品牌。这也正是该行打造小额信贷文化的关键所在。

 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金融工作必须回归本源,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,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,加强对小微企业、“三农”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,推动乡村振兴战略,推动金融精准扶贫。会宁会师村镇银行以身体力行的建设,践行着这些要求。

  据记者了解,会宁会师村镇银行秉承哈尔滨银行“普惠金融,和谐共富”的发展理念,认真贯彻建设服务优良、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小额信贷银行的总体战略。

  “只有坚定地走好小额信贷之路,办草根银行,才能因地制宜地做好银行服务,才能把我行办成贫困地区一流、全国知名的小额信贷银行。”安平表示。

责任编辑:强锐
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