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把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,又要提供充分、必要的流动性,宏观上要逆周期预调微调,微观上要鼓励创新和治理乱象
金融改革与调控最根本的一条,是要确保资金持续流向并服务实体经济,让市场主体真正得到实惠,坚定发展信心
信心来自基本面的底气,更来自防风险的坚决。2018年以来,去杠杆稳扎稳打,宏观杠杆率下降3个百分点,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到11月末下降0.4个百分点;壮实业稳步推进,超600万线下小微经营者通过“多收多贷”获得支持,中期借贷便利提供新增流动性1.76万亿元输血实体经济;外汇储备余额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,银行业不良贷款率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均在可控范围……金融业的平稳发展、审慎监管,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坚实屏障,是我们积极应对“稳中有变、变中有忧”形势至关重要的保障力量。
经济是肌体,金融是血脉,两者共生共荣。当前,世界经济依旧复杂多变,金融市场动荡加剧,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抬头,各类不确定因素有可能诱发货币危机和经济衰退。从内部条件看,微观市场主体处于转型升级、爬坡过坎的关键期,少数领域“资金空转”和“脱实向虚”的风险仍在,金融系统及其与实体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,尚待改革攻坚。对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,我们要“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,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”。
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。防范金融风险的先手,一方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,把过高的杠杆率降下来,防范债务风险,另一方面又必须要提供充分、必要的流动性,保证实体经济正常运行。要看到,1月份社会融资同比多增1.56万亿元,但“贴现”和“套利”只是个别企业的行为,总体上还是以流向实业为主,使得新增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降至6.16%。这是典型的应对下行压力的预调微调,也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题中之义,是保持股市、汇市稳定,稳住市场预期的必要举措,绝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发生了转向。
“巩固、增强、提升、畅通”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八字方针在金融领域已有作为并大有可为,下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找准服务重点,以服务实体经济、服务人民生活为本。其中,巩固的是全国一盘棋风险防控格局,整治市场秩序,清理“僵尸企业”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增强的是风险识别和精准调控能力,建立“双支柱”调控框架,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。提升的是普惠金融、绿色金融创新能力,更好服务“三农”与环保,协同打好三大攻坚战。畅通的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不搞大水漫灌,千方百计疏通民营企业的融资堵点。概而言之,金融改革与调控最根本的一条,就是要确保资金持续流向并服务实体经济,为应对内外部挑战创造良好条件,让市场主体真正得到实惠,坚定发展信心。
常言道,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”。中国经济的信心从何而来?需要我们以辩证眼光观察长期大势,以断腕决心全面深化改革,以创新驱动引领提质增效,以消费升级扩大内部需求,以开放合作抢抓战略机遇,更要以忧患意识筑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道道安全屏障。有人说,金融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。紧紧遵循高质量发展的“根本要求”,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使宏观调控“左右手”相互呼应、科学配合,中国经济就一定能无畏风险挑战,赢得光明未来。
(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)
- “冷资源”助力“冰雪游”2021/01/04
- 全省首推 哈经开区、平房区发布首批“免申即享”事项清单2021/08/19
- 牛!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/08/10
-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“社区杯”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/05/10
-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: “小”城市打造志愿
- 张庆伟: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
-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
- @高考生!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
-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“和风阵雨” 最高气温29
-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
-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
- 首批"提速办"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
- 昨日新增4例本土确诊,上海3例江苏1例
- 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助力战疫情、稳经济
- 8月23日5时35分“处暑”:岁岁秋相似,新凉直万金
- 公安机关积极维护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稳定
- 美国“基础病”:“美式军事干预”的丧钟已敲响
- 补壹刀:BBC,又推出一个新“演员”!
- 稳定供应链,中国为世界雪中送炭
- “弱肉强食”该扫进历史垃圾桶了(观象台)